高雅的艺术美回归 |
作者:炫道舞台灯光 来源:炫道舞台灯光 关健词:330w光束灯 舞台灯光 时间:2015-12-04 返回上一页>> |
|
|
艺术不是不可以表现丑,对生活中的美,如果我们表现得不好,也可能成为丑的艺术品;而对生活中丑,如果我们表现得好,完全可以转化为艺术美。
审丑与丑化不同。审丑是把丑恶的东西放到美的对比中让人们认清丑的内涵。我们可以 描写丑的深刻性,使人们看到丑的本质特征。现实中的丑的第一种表现形态是生活中人的语言行为的丑,如吃喝嫖赌、肮脏的政治交易、凶杀打劫、满口脏话等。这 些现象进入到艺术的领域,不应不加区别地对它们进行自然主义的展览,而应加以典型化的处理,着重刻画丑的本质特征。我们还可以描写丑的普遍性,激起人们对 美的向往。现实中的丑的第二种表现形态是生活中人的相貌的丑陋,如畸形怪状,残缺不全等。比如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斗牛士》等,在这些变了形的艺术中 表现了强烈的生命力量——它的征服力、它的破坏力,其中包括人的生命中的劣根性的力量,它们无一不指向了对美的崇拜。我们也可以描写丑的生动性,使人们感 到多方面的审美情趣。现实中的丑的第三种表现形态是客观物质形态的自然界中的丑,如穷山恶水、枯枝败叶等。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 处,便是美到极处。”画家潘天寿以画荷而著名,特别是他画的残荷,只要寥寥数笔,就能将残荷的神态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情趣盎然。 丑化是自觉地用否定的态度刻画对象,在其中看不到任何肯定的成分,特别是当下有些 艺术家一味地“丑化”中国人形象,把“丑化”自己的同胞当做乐事。比如有些作品完全以暴力、血腥和暴露隐私等为主题;还有一些作品以丑化中国已故领袖和英 雄人物的图像为乐,对这些形象乱加歪曲丑化;更有些作品把中国人的形象刻画成为傻、呆、痴的“丑态图像符号” ,“成为中国特色”的当代艺术的特征。西方某些收藏者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通过一定的商业操纵,把一些丑化中国人的所谓“艺术”作品推向拍卖市场,使得国 内舆论以为这样的作品已经能得到西方的权威认可,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作品。 美是和人类共生的东西,追求美、创造美是人类的本性。在今天,有社会责任心的艺术 家要创作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艺术形象,大张旗鼓地张扬美、歌颂美,因为艺术的美具有永恒性。“美的回归”是二十世纪末由著名批评家希基(Dave Hickey)提出来的。在本世纪初,德国柏林举办的“国际文化节”上,专门召开了一个关于“美的回归”的理论研讨会。美的回归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呼唤, 我们今天的艺术家和批评家应该把美作为艺术的主要价值加以肯定,让艺术回归到美,从而实现费孝通先生所期待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的理想。 既然美在山川、美在社会和美在艺术是“美丽中国”的应有之义,文艺战线在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过程中,就要把“美丽中国”作为一面旗帜,大张旗鼓地张扬主流的价值观,推动艺术美的回归,因为没有美丽的艺术,就没有“美丽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