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欣赏  分类

“锦绣春秋”用世界语言讲述云南故事

发表时间:2015-12-02 15:06:55

1月25日晚8点,昆明市西山区重磅推出的高雅力作《大观楼长联》合唱交响诗“锦绣春秋”音乐会在市体育馆成功公演。来自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昆明学院洋浦合唱团、昆明西山区永昌小学合唱团以及昆明聂耳交响乐团的演出成员们为现场观众奉上了一场精彩华美的音乐文化盛宴。

 

  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熊瑞丽,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柳文炜,副市长杨皕、市政协副主席汪叶菊及西山区委区政府的负责人出席了本次音乐会。

   整场音乐会分为上下两场。上半场由《美在春城》、《西山好地方》、《致远方的朋友》、《雪蛤蟆》、《睡美人》、《云南美》、《滇池圆舞曲》等7首观众耳 熟能详的云南名曲无伴奏合唱组成,下半场则由混声合唱、女声合唱、双男生合唱以及领唱、童声合唱等方式完美演绎压轴大戏《大观楼长联》合唱交响诗“锦绣春 秋”。

  本次演出由2013昆明茶花节组委会、中共西山区委、西山区人民政府主办,昆明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昆明日报社、昆明市广播电视台、都市时报社、北京中视节点文化有限公司、昆明巨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无缝衔接让演出更纯粹

   “蓝天白云飘,大地紫气绕,花开四季春,海鸥逐浪潮。美在春城,美在你我的向往,我们相约在这美丽的地方……”25日晚8点整,音乐会在一曲《美在春 城》的优美旋律中拉开序幕。一曲罢,舞台上表演者们几乎无缝对接地开始演绎下一首曲目。中间除现场灯光转化及音乐变换配合着不同的曲风外,8首曲子从开始 到结束,几乎没有任何描述和解说。这种干净、纯粹的音乐氛围,伴着身着华丽彝族服饰的歌唱家余珊的领唱,让观众感受到《庐虹高原》原生态与混声合唱的巧妙 结合;《花蛤蟆》的吟唱,又让观众聆听到了水滴、虫鸣和鸟叫,仿佛置身大自然,领略到了那种怡然的乡间田趣……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舞台上空漂浮着一朵用金属丝制作的大彩云,红、黄、绿、银等灯光色彩的变幻让它显得奇妙而华丽,舞台上错次排开的演员,有如置身高原 的天空下,时而轻缓,时而深情地咏唱,让现场观众也仿佛置身云端。当《滇池圆舞曲》这首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传唱至今的曲子响起时,现场不少听众都情不自禁跟 着轻轻和唱。

  对于此次音乐会采用的这种无伴奏、无大屏幕、无主持人、无领导讲话的高级艺术形式,云南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云南省音协常务理事、音乐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刘晓耕高度肯定:“没有干扰,很专业,很纯粹、干净。”天籁般的朴素演出,不仅节省了观众的时间,也带给观众一种全新的感觉。“这种演出方式独特,对演员演唱功底和合唱团整体配合水平都是一个检验。”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院长、省音协副主席陈劲松说。


  创新手段重新感受“海内第一联”

   改编自孙髯的《大观楼长联》“锦绣春秋”是压轴表演部分,共分五个乐章演绎。制作者们在尊重原诗作的基础上匠心独运,将滇池的昨天、今天、明天完整衔 接,最大限度发挥合唱功效的同时,也带给现场听众一个对壮美西山及浩瀚滇池的想象空间,让观众生发出一种对历史沧桑巨变的感叹与思考。

   压轴大戏《大观楼长联》更获得观众一致认可,演出完毕后,观众的掌声还久久不能停下。“大人们好记,就算娃娃们唱唱这些歌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前来观 看演出的市民任丽君女士满意地说,“早就应该以这种高雅音乐的形式来展现历史精华了,经典的东西就要以这种大家易接受的方式来表达,来展示给更多人,展示 给世界。”

   “运用现代的灯光、舞美、布景也很有创意。随着《大观楼长联》中诗句的变换,舞台上空的云朵能相应配合诗歌和唱曲出现晴天、阴天、雨后等不同效果的云, 这种新颖方式是一种把云南文化引入市场、推向全国、走出世界的新手段。”陈劲松说,“它突出了云南元素,由云南人演绎,这种特点会让更多人记下。”

 
 云南需要的文化“重工业”产品
台 上的演员们也为参与了这场盛况空前的演出感到无限荣幸与自豪。身为《大观楼长联》“锦绣春秋”的作曲家,方兵评价音乐会时说:“演出非常成功!这是大家辛 苦演绎的成果,这样的音乐,情贯古今、韵通未来,是在用世界的语言讲述云南的故事,今后的云南需要更多这样的‘文化重工业’产品。”
触屏版 电脑版

全国咨询热线:400-631-3159

版权所有 © 2013-2015 广州炫道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广东省南海区里水镇洲村工业区创富大道1号